广东省进口原糖加工贸易管理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18:17:38   浏览:87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广东省进口原糖加工贸易管理暂行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进口原糖加工贸易管理暂行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号


  《广东省进口原糖加工贸易管理暂行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自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卢瑞华
                         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条 为加强进口原糖加工贸易的管理,打击原糖加工贸易中的走私偷税行为,促进广东省原糖加工业的发展,根据《广东省对外加工装配业务条例》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进口原糖加工复出口业务的经营公司、生产企业和管理者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省对外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对进口原糖加工贸易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省对外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进口原糖加工贸易合同进行审核;
海关依法对进口原糖加工复出口实行监管;
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进口原糖加工生产企业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 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广东省制糖造纸工业总公司履行以下职责:
(一)参与进口原糖加工贸易合同及委托加工合同的审核,发放进口原糖加工证明书;
(二)参与对进口原糖加工贸易的经营公司和加工企业的年审工作;
(三)协助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进口原糖加工贸易中的走私、漏税行为进行调查。
第五条 进口原糖加工贸易实行指定对外经营公司、指定加工企业、指定进出境海关的管理办法(具体指定名单附后)。非指定的经营公司和加工企业不得进行进口原糖加工贸易经营与加工业务。非指定的海关不得办理原糖进出境的报关手续。需增加经营公司、加工企业、进出境海关
,应由省对外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核准。
第六条 指定经营公司和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指定加工企业,可以直接与外商签订原糖加工贸易合同;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指定加工企业,应委托省内指定经营公司代为签订合同。
第七条 本省签订的进口原糖加工贸易合同,统一由省对外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外经贸部批准。
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进口原糖加工贸易合同,向与外商签订合同的经营公司或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指定加工企业发放进口原糖加工证明书。
第八条 外省委托本省企业加工进口原糖的,由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向外省委托方发给进口原糖加工证明书。
第九条 领取进口原糖加工证明书的企业在向海关办理原糖加工合同登记备案手续时,应提交进口原糖加工证明书,海关凭进口原糖加工证明书及有关单证办理原糖进出境报关手续。
第十条 承接进口原糖加工的企业,应设立该项业务的专门帐册,独立核算,并建立原始资料档案。
第十一条 广东省制糖造纸工业总公司统一代办外省委托我省加工企业加工进口原糖的进出境报关手续。
第十二条 省对外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和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共同对指定原糖加工贸易的经营公司和加工企业实行年审。实行年审不得收费。
第十三条 指定的经营公司、加工企业不按海关规定将加工的进口原糖复运出境的,由海关依法处理。
指定的经营公司、加工企业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的,由省对外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轻纺工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决定,取消其经营或加工资格。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199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批定点经营公司、加工企业、进出境海关名单
一、经营公司名单
1.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
2.广东省糖烟酒集团食糖对外经营公司
3.广东省制糖造纸工业总公司
二、加工企业名单
1.东莞糖厂
2.市头甘化厂
3.紫坭糖厂
4.梅山糖厂
5.顺德糖厂
6.中山糖厂
7.江门甘化厂
8.广州华侨糖厂
三、进出境海关名单
1.黄埔海关
2.广州海关
3.湛江海关
4.江门海关
5.拱北海关



1997年8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通过《全国青联接纳会员团体的暂行规定》的决定

全国青联


关于通过《全国青联接纳会员团体的暂行规定》的决定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全国青联接纳会员团体的暂行规定》已经全国青联六届六次常委会讨论通过。会议认为此规定同我国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精神相一致,是全国青联章程有关条款的具体补充。自即日起各级青联组织应参照此规定严格办理接纳会员团体事宜。

 

全国青联接纳会员团体的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使全国青联会员团体的接纳工作规范化,依据全国青联章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国青联授权全国青联秘书处对提出申请加入全国青联的青年团体进行社会背景的调查、入会申请登记等具体工作。

  第三条 申请加入全国青联的青年团体必须是非营利性、经法定程序批准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全国性青年团体。

  第四条 申请加入全国青联的青年团体的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青年为宗旨,并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青年群众基础。

  第五条 凡申请加入全国青联的青年团体,均须提交书面申请报告;团体成立的完备批文;团体章程;团体主要领导人及机构设置情况;团体工作概况及团体经济来源等有关材料。

  第六条 全国青联除接纳经法定批准的全国性青年社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联合会为会员团体外,不接纳地方性的青年团体。

  第七条 全国青联一般不接纳专业学科性很强的青年团体,此类青年团体可由全国青联向国家的有关专业团体和部门介绍。

  第八条 凡符合上述规定,提出申请自愿加入全国青联的全国性青年团体,须经全国青联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通过,方可成为全国青联的会员团体。

  第九条 各级青联接纳会员团体事宜,参照本规定精神执行。

  第十条 本规定的解释权属全国青联秘书处。

  第十一条 本规定从1989年12月19日起执行。

 


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省政府令第136号


  《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二○○一年十二月七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建设项目,是指经省、设区的市(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对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下列建设项目:
  (一)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中的重要项目;
  (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重大项目;
  (三)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
  (四)重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项目;
  (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
  重点建设项目的具体认定标准,由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条 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市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以下统称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部门)负责市重点建设项目的综合管理。
  财政、经贸、建设、审计、国土资源、环保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管理、监督、服务工作。
  第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保障其顺利实施。
  第六条 对在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个人,由省、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项目确定
  第七条 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突出重点。
  第八条 省重点建设项目,按照下列程序提出并确定:
  (一)省级有关部门、各市人民政府于每年年底前向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列入下一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的书面申请;
  (二)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及综合平衡后,提出年度省重点建设项目初选名单,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三)省重点建设项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公布。
  符合省重点建设项目标准,但省级有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未予申报的,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征求有关部门或者市人民政府的意见后,可以直接将其列入初选名单,一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市重点建设项目参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程序确定,并在公布前报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重点建设项目根据前期准备的进展情况,分为预备性重点建设项目和实施性重点建设项目。
  在项目建议书或者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提出申请的,列为预备性重点建设项目;在项目初步设计批准后提出申请的,列为实施性重点建设项目。
  预备性重点建设项目在其初步设计获批准后即自动转为实施性重点建设项目。
  第十条 申请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由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国家计划行政主管部门申报。

  第三章 前期准备
  第十一条 重点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文件的拟订和有关部门对上述事项的审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程序以及规划、土地、环保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增加或者减少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程序和审批环节。
  第十二条 重点建设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生态保护规划及相关标准。
  重点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依照法定程序报批。
  建设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的意见;必要时,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部门可以会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
  第十三条 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重点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对项目的筹划、资金筹措和管理、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债务偿还等负总责。
  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前,完成项目法人的组建工作。项目法人的组建和机构设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规定项目法人必须取得特定项目管理资质的,还应当按照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
  第十四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度。项目法人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采购以及工程总承包等进行招标。招标投标活动应当在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场所进行,具体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鼓励项目法人通过招标选择社会中介机构为其提供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招标代理等服务。
  第十五条 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应当依法办理用地手续;建设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应当给予支持和协助,并做好相关协调工作。

  第四章 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 重点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所确定的建设规模、标准、概算和工期组织实施。因特殊情况确需扩大或者缩小建设规模、提高或者降低建设标准以及调整项目概算的,必须由项目法人报原初步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十七条 重点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项目法人应当组织各参与单位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落实各环节质量控制内容和目标;项目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设计、施工单位在项目设计或施工作业中,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
  第十八条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并分别对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负责。
  相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并及时查处有关工程质量问题。
  第十九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依法应当由项目法人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承担的工程质量责任,不因有关当事人工作单位或职务变动、退休或退职等原因而免除。
  第二十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行设计、施工、专用设备制造等建设监理制度。建设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和合同约定,开展监理工作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工程合同管理制度。项目法人应当与负责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采购和供电、供水(热、气)等事项的单位依法订立书面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及其履约保证的要求。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要求公证的,应当办理合同公证手续。
  第二十二条 参与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有关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专项工作,并接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十三条 电力、交通、国土资源、电信、供水(热、气)等单位应当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实施的需要。
  第二十四条 重点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对重点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仓库等部位应当加强治安和消防监督管理,依法调查处理阻挠和破坏重点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十五条 重点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有权拒绝未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各种名目的收费。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二十六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初步验收(即交工验收,下同)和竣工验收制度。
  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经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初步验收。初步验收合格的,项目法人应当向项目初步设计批准部门提交初步验收合格报告;初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法人应当责成有关单位返修,直至合格。
  重点建设项目中涉及的消防、环保、人防、档案、水土保持等专项验收,由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组织进行。对有条件进行联合验收的工程项目,其专项验收应当联合进行。
  第二十七条 重点建设项目在初步验收合格并按规定经过试运行后,由项目初步设计批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竣工验收。
  第二十八条 重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建设项目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有完整的工程档案;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明或进场试验报告;
  (四)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五)有消防、环保、人防、档案、水土保持等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专项验收合格文件;
  (六)有经计划、财政、审计等行政主管部门或其认定的社会中介机构审验的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文件;
  (七)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 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后评价制度。项目竣工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并经过一段时期运营后,应当对项目的工程质量、投资效益和环境影响等状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项目初步设计批准部门报告,但非经营性项目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后评价。后评价工作的具体办法,由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六章 稽察监督
  第三十条 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和管理、建设标准和规模的控制、招标投标工作的实施、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监理等进行稽察监督。
  财政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财政出资的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审计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重点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十一条 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对稽察中发现的违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并发出整改通知书;发现重大问题的,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二条 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开展稽察监督工作,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稽察单位提供与稽察事项相关的文件、合同、账册及其他有关资料;
  (二)要求有关人员就稽察事项作出陈述和说明;
  (三)进入施工、办公、仓储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场所进行检查或调查取证;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稽察监督工作应当支持与配合,不得拒绝或阻碍稽察监督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三十三条 稽察监督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勤政廉洁,依法执法。
  稽察监督人员不得泄露在稽察中知悉的被稽察单位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重点建设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项目法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责令该项目暂停实施;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挪用、挤占项目建设资金的;
  (二)弄虚作假骗取建设资金或者自筹资金无法落实,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
  (三)未在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场所进行招标投标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扩大或者缩小建设规模、提高或者降低建设标准以及调整项目概算的。
  第三十六条 实施行政处罚的程序和罚款的收缴,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当事人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七条 重点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侵占、截留、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的;
  (二)采取地区保护、行业垄断等手段,干预合法的招标投标活动的;
  (三)未经国家或省批准,擅自对重点建设项目收费、摊派的;
  (四)工作严重失职,导致对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不予批准或验收,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项目予以批准或验收的;
  (五)泄露工作中知悉的技术秘密或商业秘密的;
  (六)违法实施检查或行政处罚的;
  (七)收受有关单位和个人贿赂的;
  (八)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三十八条 因项目法人或者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过失造成重点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事故或者人身、财产损害事故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涉嫌犯罪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