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2:39:51   浏览:972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工作的通知

1997年1月20日    证监发字 [1997] 37 号

 

深圳证券交易所:

  沈阳惠天热电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上网定价”方式发行股票的发行方案已经我

会证监发字 [1997] 36号文批准,请你所按照我会证监发字 [1996] 169号和423号

文的有关要求,组织好此次股票发行工作。本次发行要先验资后配号,对申购资金

到位情况要认真查实,凡资金不实的申购一律视为无效申购。申购冻结资金的利息,

按企业存款利率计息(3天)部分归发行公司所有, 其余部分存入交易所设置的专

户。发行结束后15日内,请将发行申购、冻结资金和认购中签明细的磁盘报送我会。

 

附件:

 

上市公司检查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运作,维护投资者利益,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其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

有限公司。

  第三条 本办法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负责

组织实施。

  第四条 对上市公司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公司信息披露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规定和规范性文

件的要求;信息披露的有关报告、公告、信息及文件是否真实、完整、准确;信息

披露是否及时。

  (二)公司募集资金是否按照招股说明书、配股说明书披露的项目使用;若筹

集资金的使用项目发生变更,是否经股东大会表决通过;股东大会通过决议后,公

司是否就募集资金使用的变动情况及时向股东进行充分披露。

  (三)公司的章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符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规

定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公司章程的执行情况。

  (四)公司股东大会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召开;股东大会讨

论决议及表决情况;少数股东的权利是否得到保护。

  (五)公司董事会的召开情况,董事会、董事长、董事法定职权的行使情况和

法定义务的履行情况;公司董事会的组成、董事候选人提名方式、董事会议事规则、

董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及董事会对重大投资决策的讨论记录等。

  (六)公司监事会法定职权的行使情况,监事会的组成,监事会议事规则及表

决程序,监事职责的履行情况等。

  (七)公司总经理(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职权的行使情况,公司董事会

对总经理(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总经理(经理)和其他高级管

理人员执行董事会的决议情况以及对公司职能部门和分公司、子公司的管理情况等。

  (八)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的设置、秘书的职权范围及秘书对公司信息披露的

组织与协调等情况。

  (九)中国证监会认为其它应予检查的事项。

  第五条 检查工作由中国证监会负责组织。

  中国证监会将根据需要,抽调、聘请地方证管部门和执业水平较高、 声誉较

好的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有关人员组

成检查小组,由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负责领导和组织具体检查工作。

  第六条 检查人员对上市公司进行检查时,被检查的公司应当予以协助,不得

拒绝检查; 接受检查的人员应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拒绝检查、隐瞒情况。

  第七条 检查人员检查上市公司时,可以对有关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

录像、照相和复制。

  第八条 检查人员进行检查时,应出示工作证和中国证监会开具的证明。

  第九条 被检查公司和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向检查人员提供的文件主要有:

  (一)公司会计报表、相关账簿和凭证以及其它涉及会计报表的资料;

  (二)公司股东大会的会议记录、决议文本,董事会的会议记录、决议文本,

监事会的会议记录、决议文本,以及公司经理办公会议文件和其它有关管理制度文

件;

  (三)反映公司重大投资的有关资料和文件;

  (四)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告发表的审计意见的工作底稿;

  (五)其他应该查阅的文件。

  第十条 检查人员应遵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职责。

  检查结果未公布前,检查人员及被检查公司均不得透露与检查结果有关的任何

信息。

  第十一条 被检查公司由中国证监会决定,检查主要采取抽查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 检查时间由中国证监会决定,并通知被检查的公司。

  第十三条 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上市公司及有

关责任人,中国证监会根据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在职权范围内给予处罚。超出中

国证监会处罚范围的,移送有关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

任。

  第十四条 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文件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

规定的,中国证监会将依法在职权范围内给予处罚。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证监会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石家庄市行政督查管理规定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石家庄市行政督查管理规定

(1994年5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1994年5月2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发布)

第一条 为使行政督查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保证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人民政府组织法》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督查,是指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对所属工作部门、上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交办事项落实情况进行的督促检查。 第三条 石家庄市所属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的行政督查,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 行政督查工作应当遵循依法行政、分级负责、务实高效、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五条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是全市行政督查工作的主管机关。本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办公室负责本区域和本部门的行政督查管理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督查机构,政府各部门应配置与督查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督查机构或
督查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行政督查事项的立项、交办、督促、检查、反馈;
(二)负责行政督查的组织协调;
(三)根据本意见,对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建议;
(四)对承办工作情况提出表彰、奖励、通报或处分建议;
(五)负责审查下属机关呈报的督查承办报告,并提出审查意见和建议;
(六)对下属机关督查工作实施业务指导和综合考评。
第六条 下列事项的贯彻落实情况属于行政督查范围:
(一)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文件规定的事项;
(二)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和秘书长办公会议决定、议定的事项;
(三)上级机关批示、交办的事项;
(四)本级领导批示、交办的事项;
(五)其他行政督查事项。
第七条 对上级交办或领导批示的事项,督查机构应及时立项,确定主要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明确承办要求和时限;对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重要文件确定事项的督查,应筛选主题、合理分解、提出拟办建议,呈报主管领导审定后立项。
第八条 督查机构对督查事项进行登记,应载明类别、序号、来源、内容摘要、承办单位、交办和办结日期,并填写督查通知,附有关批件、材料一并交承办单位。
第九条 承办单位接到督查通知后,应按通知要求按期办结。遇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办结的,须在办结期限前向交办单位说明理由,经同意后可适当延期。
承办工作实行主管领导负责制。主管领导应及时组织、协调、督促落实。
第十条 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督查事项,由主办单位负责协调并反馈;主办单位协调有困难的,应报请交办的督查机构,由上一级主管领导协调;经授权,督查机构可直接参于协调。
第十一条 督查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承办过程和办结后,派员进行调查、督促、检查并通报有关情况。第十二条 承办单位在督查事项办结后,应写出书面办结报告,经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单位印章,连同交办原件一并报送交办的督查机构。
第十三条 督查机构接到承办单位报送的办结报告后,应进行审核,并按下列规定提出审核意见。
(一)对符合承办要求的,报经领导批示可按结案处理;
(二)对领导另有批示要求的.应重新立项办理;
(三)对需告知有关部门的,应及时转告;
(四)对需向上级机关报告结果的,应及时起草办结报告,呈报主管领导批示后上报;
(五)对不符合承办要求的,可退回责令重新办理。
第十四条 督查机构对已办结的督查件,应分类整理,装订立卷,并移交档案室。
第十五条 对督查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未完成承办工作的,应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者给予政纪处分。
第十六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签发机构名单(附英文)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证签发机构名单(附英文)
1992年4月27日,外经贸部



一、签发政府间双边协议规定的原产地证机构
1.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天津市对外贸易局
3.河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4.山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
5.内蒙古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厅
6.辽宁省对外贸易局
7.沈阳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8.大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9.吉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0.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1.哈尔滨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2.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3.江苏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4.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5.安徽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6.福建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7.江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厅
18.山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19.河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0.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1.武汉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2.湖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3.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4.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5.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6.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7.重庆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28.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厅
29.陕西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30.西安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31.甘肃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32.青海省对外经济贸易厅
3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外经济贸易厅
34.对外经济贸易部配额许可证事务局

二、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机构
1.北京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河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4.山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5.内蒙古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6.辽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7.吉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8.黑龙江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9.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0.江苏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1.浙江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2.宁波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3.安徽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4.福建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5.厦门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6.江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7.山东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8.河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19.湖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0.湖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1.广东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2.深圳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3.海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4.广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5.四川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6.重庆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7.贵州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8.云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29.西藏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0.陕西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1.甘肃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2.青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3.宁夏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34.新疆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三、签发一般原产地证、加工装配证及转口证机构
(一)商检局系统(见本文二所列三十四个商检机构)
(二)贸促会系统
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安徽省分会
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长春市分会
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重庆市分会
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成都市分会
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大连市分会
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福建省分会
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东省分会
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州市分会
1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分会
1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贵州省分会
1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分会
1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哈尔滨市分会
1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黑龙江省分会
1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北省分会
1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河南省分会
1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北省分会
1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湖南省分会
1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南省分会
2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苏省分会
2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江西省分会
2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吉林省分会
2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辽宁省分会
2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
2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宁波市分会
2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分会
2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宁夏回族自治区分会
2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青岛市分会
2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
3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西省分会
3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陕西省分会
3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分会
3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沈阳市分会
34.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深圳市分会
35.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四川省分会
36.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天津市分会
37.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市分会
38.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会
39.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厦门市分会
40.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西安市分会
41.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云南省分会
42.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分会
4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注:未经核准授权的机构,自1992年5月1日起不准签发出口货物原产地证。

List of Organiz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Signing and Issuing Certificates of Origin for Export Goods

(Promulgated by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Trade on April 27, 1992)

Whole Doc.


1. Organizations for issuing certificates of origin according to bilateral governmental agreements
1) Beij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 Tianjin Municipal Foreign Trade Bureau
3) Hebe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4) Shanx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5)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 ions and Trade
6) Liaoning Provincial Foreign Trade Bureau
7) Shenyang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8) Dalian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9) Jili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0)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 rade
11) Harbin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2) Shanghai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3) Jiangsu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4) Zhejiang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5) Anhu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6) Fujia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7)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8) Shandong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19) Hena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0) Hube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1) Wuhan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2) Huna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3) Guangdong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 e
24) Guangzhou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5)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 tions and Trade
26) Sichuan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7) Chongqing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8) Yunnan Provincial Bureau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9) Shaanx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30) Xi'an Municip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31) Gansu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32) Qinghai Provinci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33)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Economic Rela tions and Trade
34) Quota and License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2. Organizations for issuing certificates of origin under the Ge- neralized Preferential Treatment System
1) Beijing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 Tianjin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 Hebe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4) Shanx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5)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 ion Bureau
6) Liaoni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7) Jili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8) Shanghai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9)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0) Jiangsu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1) Zhejia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2) Ningbo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3) Anhu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4) Fuji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5) Xiamen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6) Jiangx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7) Shando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8) Hen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19) Hube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0) Hun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1) Guangdong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2) Shenzhen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3) Hain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4)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 tion Bureau
25) Sichu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6) Chongqing Municip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7) Guizhou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8) Yunnan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29) Tibet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 au
30) Shaanx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1) Gansu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2) Qinghai Provinci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3)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 n Bureau
34)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al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Bureau

3. Organizations for issuing general certificate of origin, certi- ficate of processing and assembly and transit goods
(1)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ies Inspection organizations (34
organizations listed in 2)
(2) The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 Anhu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 Beiji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 Changchu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 Chongqi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5) Chengd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6) Dali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7) Fuji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8) Guangdo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9) Guangzho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0) Guangx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1) Guizho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2) Gans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3) Harbi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4) Heilongjia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5) Hebe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6) Hen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7) Hube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8) Hun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19) Hain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0) Jiangsu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1) Jiangx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2) Jili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3) Liaoni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4) Nanji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5) Ningbo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6) Inner Mongolia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7) Ningxia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8) Qingdao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29) Shangha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0) Shanx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1) Shaanxi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2) Shando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3) Shenya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4) Shenzhe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5) Sichu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6) Tianji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7) Wuh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8) Xinjia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39) Xiame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0) Xi'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1) Yunnan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2) Zhejiang Branch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43)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ote: The unauthorized organizations will be prohibited to sign and
issue the certificates of origin of export goods from May 1, 1992.